自闭症患者眼中的世界,没有天才
“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和其他人交流,但天赋异禀”在很多影视剧中,自闭症经常被塑造成天才的形象。而在网上也流传着各种“自闭症天才”名单,贝多芬、莫扎特…都榜上有名。自闭症中究竟有多少是“天才”
中国自闭症患者推算超千万
社交障碍却“天赋异禀”自闭症患者都是天才吗? 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ID:xjbdxw
“自闭症=天才”
这些“天才”自闭症,可能属于“学者综合征”他们通常有认碍,但与此同时,又在某些特定领域有着超乎常人的能力,比如数学、音乐、绘画、记忆等。
据学者研究:约50%的学者综合征患者为自闭症,另外的50%则具有或其他脑损伤的特征。而在自闭症中,大概每10人中有一人是学者综合征。
他们还有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症”这是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一种。与一般自闭症相比,他们具有更高的智力能力,并且表现出的异常更少。
阿斯伯格症患者对细节高度看重,对自身感兴趣的领域异常投入,但在他们身上存在着社交困难和情感表达障碍等问题。而且,部分患者可以跟普通人一样,有正常的工作和家庭。
也的确有一些杰出人士很大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有学者表示在、等名人的身上有着明显的阿斯伯格综合症特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都智力超群。
有研究用157例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作为样本,对他们的智商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智力超常的儿童只占3.2%,而处于平常智力以下的儿童却占到了36.3%。
虽然有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和高智商人群存在许多共同点,如脑增长更快、视觉、感觉和空间能力更强、注意力更集中等。
但是,社会更应意识到在自闭症中,天才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患者都伴有认知缺陷、语言障碍等,需要终生照顾。比起被“神化”他们更需要的是社会的理解和帮助。
自闭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中国自闭症患者推算超千万:自闭症眼中的世界什么样? 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ID:xjbdxw
2006年起,我国将自闭症归类为精神。
那么,自闭症人士为什么会做出看似难以理解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要调用到大脑许多不同的区域进行协同工作。
这种大脑更适合于处理细节信息,相反,在处理整体性信息的社会功能上就会表现得差一些。
比如在这副画面中,普通人大多最先注意到大的字母,而自闭症患者普遍会先注意到小的字母。
还有,自闭症患者对外界事物异常敏感,就是因为大脑中的微柱对感觉器官输入的数据进行过多的信息加工处理,造成感官知觉被放大,这种感觉超载容易产生恐惧、惊慌等情绪。
比如,在常人眼里柔和的灯光,在自闭症患者眼里就像舞台激烈闪烁的霓虹灯。而普通环境中非常细小的声音,对自闭症患者而言有时就是巨大的噪音。
不少自闭症人士可以学会各种技巧和语言,完成某项事务,却可能完全不在意、不了解事件背后的含义和联系。比如,接电话时,有人问“爸在家吗”自闭症患者回答完“在”可能就把电话挂了。
自闭症患者也很难发掘和归纳事件背后的概念、原因等。
比如这张图片,普通人可能会根据图片认识到雪糕在太阳下会融化。但在不少自闭症人士眼中,这就是3幅独立的画作。
据有关报告统计,中国的自闭症患者推算已超1000万,其中自闭症儿童(0-14岁)超过200万,并以每年接近20万的速度递增。另有研究显示,国内自闭症发生率为0.7%,约142名儿童中就有1例自闭症。
到目前为止,自闭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很多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风险可能是引起自闭症产生的两个重要因素。
自闭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性别差异,男孩多于女孩4-6倍,但没有种族、地域和社会的差异。
据报道,程序员、厨师,到保安、清洁工、理货员等,自闭症患者都能胜任。
国外数据显示,经过专业干预后10%至30%的自闭症患者可以参加适合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方法能帮助预防或预知自闭症的发生。儿童自闭症的治疗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自闭症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症、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症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症较为常见。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Asperger综合症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