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还原历史的原貌,但千万别被它12册的体积劝退了
l明朝那些事儿风格的中国通史,易读易懂,从原始社会一口气讲到清末,中间无断点,处处有笑点。
l内容匹配中学历史教材,全面涵盖重要知识点,助力学业成长!
l3000余幅全彩高清历史图片,一饱眼福!
l 知识多元,不仅讲历史,还讲文化、艺术…长知识,拓视野!
l 严谨不严肃,拒绝野史,拒绝戏说!
l 专家、名师、家长认可,“最好的少年历史读物”!
明智。
提高人文素养。
锻炼多元思考能力。
培养家国情怀。
为初、高中的历史学习打基础
如果你刚好想为孩子准备一套历史启蒙读物,那这套兼具实用性与可读性《少年历史课》就非常合适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冬阳给予了这套书极高的评价:
少年历史课令人惊喜,这是迄今为止我所读到的最好的少年历史读物。浅易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庸俗,活泼而循章法,生动而有根据,纳趣、博、实于一书,融真、善、美于一体。
少年历史课一套共12册,参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按照历史发展脉络,以幽默风趣的故事化、小说化的语言,从“很苦很快乐的远古时代”讲到“西方入侵之前的饥饿盛世”“先秦到西汉”“东汉至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朝和明清”4个历史时期的划分,一目了然。如果你对某一历史时期更感兴趣的话,不怕找不准地方。
但千万别被它12册的体积劝退了,它的庞大,是基于丰盈的内容;它笨重,却不呆板。它不仅用接地气的语言讲历史,还想让你真切地看到历史3000余幅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的高清全彩历史图片,鲜活复原真实历史场景。有了它,足不出户逛历史博物馆。
下面我们就来近距离深入了解一下这套书。
一、超有用
适应新高考,匹配中学历史教材,助力学业成长
新高考“3+1+2”的模式,将会是大势所趋。在选考学科中,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将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且采用原始分计分。历史学科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
少年历史课最大的特点,便是以小说笔法结合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而写,为教材干瘪的历史骨架注入丰满的血肉,令其生动可感。在知识点与笑点的同时,为孩子今后的历史学习做好铺垫,当然它也可以作为教材知识的拓展延伸。我们可以对照下大家所熟知的隋唐时期的历史。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目录
教材仅用了27页,就写完了隋、唐,《少年历史课》则用了两本书422页,讲述了两个王朝从起高楼到坍塌的全过程,对教材重点“贞观之治”“安史之乱”更是用专门篇幅来分析。
少年历史课中对应内容目录
教材告诉你结果,《少年历史课》告诉你过程;
老师告诉你是什么,《少年历史课》告诉你为什么。
不仅如此,内容还十分有趣,帮孩子们摆脱死记硬背的苦恼。
拿“王安石变法”这一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来说:
教材用0.8页、500余字讲述王安石变法,且指出学习聚焦为“王安石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从500余字的叙述中,我们很难get到其中的原因吧?读一下《少年历史课》就恍然大悟了,因为它用5节、1.5万字内容讲透了“王安石变法”
以为王安石就是教材上的这副儒雅形象?不,《少年历史课》还会告诉你,他还是北宋的“犀利哥”出了名的“拗相公”还有他与砸缸的司马光之间的“爱恨情仇”…
二、超好读
譬如,春秋时期,天子与诸侯之间矛盾重重,能够到什么地步呢?《少年历史课》讲了这么一件小事—因为对周天子有意见,郑庄公居然派人把周王室的庄稼给割走了…
譬如,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的出场方式是这样的:
残破的城门下,匆匆赶来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和尚。“是个什么样的和尚?”“就是我们平时在庙里见到的那种和尚。”“有什么特征没?”“特征是很丑。”…
三、超好看
以图说史,3000余幅珍贵高清配图,打造纸上“历史博物馆”
刘永华教授的历史复原图片,真实再现鲜活历史场景。这也是刘永华教授该系列作品首次授权通俗历史读物使用。
刘永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古代军戎服饰、车舆马具复原研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一系列重要展览,曾应邀为首都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和意大利特雷维索市博物馆等设计、绘制历史人物长卷图和复原图。
文明交流图左侧人物所弹琵琶,依据江苏扬州出土的唐代实物复原;右侧僧人手执锡杖,依据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实物描绘。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成语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历史事件“鸿门宴”“鸿门宴”到底是个什么情形?看《鸿门设宴》这张图就知道了。
鸿门设宴图中刘邦、张良和范增的冠服根据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实物,参考山东沂南汉墓画像石资料进行创作。宴会用的案、青铜食具和漆耳杯均按照湖北随县、黄陂以及湖南长沙等地出土的实物形象描绘。
古籍插图、文物图、绘画作品等,海内外多家博物馆与图书馆,如英国大英博物馆、卢浮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许多图片甚至是首次出现在国内出版物上,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古籍:《御世仁风》《钦定书经图说》《百美新咏图传》《人镜阳秋》《养正图解》…
文物图
艺术作品
古代人物Q版漫画,猜猜他们都是谁
书中还穿插有多个图片小专题,以图片的形式,为孩子们补充许多有趣有料的知识:譬如,《妖猫传》中僧人空海的出现背景,是“遣唐使”赴唐;马可·波罗是奉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命令,在中国游历,才写成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还有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四爷”历史上原来是个“cosplay爱好者”…
四、超有料
丰富的国学知识,多彩的文史百科
历史好的孩子,语文也不会太差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作文题目的材料,是春秋时期齐国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的历史。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作文题
这道作文题,何止是考查写作能力?不也是在考查历史知识的积累嘛!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为什么要争夺君位?公子小白如何侥幸逃脱?鲍叔为何要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怎么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我们来看看《少年历史课》是怎么介绍这段历史的:
“齐国霸业前的二三事”—夺君位的起因。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亲兄弟,明干仗”—夺君位以及管仲上位的经过。
“管仲的两把刷子”—管仲的业绩。
“惨死宫中无人知的齐桓公”—一代霸主的凄惨下场
有了如此丰富的知识背景在脑中,别说一篇作文,再来一篇相信也没问题。
这段历史还催生了一个成语叫“管鲍之交”书中也有介绍呦。
“文史哲不分家”学好了历史,何愁学不好语文?
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难以理解?没关系!我们通过一幅传世名画就能让你秒懂。
读“安史之乱”的历史,看《长恨歌》绘卷,深入感受白居易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譬如
古代的高危职业—质子
吕不韦是如何成为款爷的?
汉朝穿衣服可不能太“任性”
插了鸡毛的特快专递—鸡毛信
独孤信,颜值就是正义
读历史,建立清晰的时间发展线也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地串联起历史事件,对应到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让孩子们能对历史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少年历史课不仅在每个朝代之后附上朝代年表,还单独附赠了一张中外历史大事对照年表罗列出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帮助孩子们梳理脉络,构建认知逻辑。
五、超严谨
拒绝野史,拒绝戏说,用真实史料,还原真实历史
我们都知道,历史有正史和野史的区别,作为一部给孩子们的历史启蒙读物,《少年历史课》拒绝野史,拒绝戏说。我们希望孩子们读到的,是有资料证实的尽量接近真相的历史,而不是道听途说的小道。以二十四史等正史文献以及学界的权威研究为参考资料,进行内容的再创作,在史实准确的基础上再加工。可以说,这是一部有着严谨内核、轻松形式,可读性极强的历史启蒙读物。
六、超贴心
生僻字注音、释义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历史
历史,或者简称为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泛指所有事物的演变过程,一般专指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演变情形,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的经历。简而言之,即为对过去事实的记载。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
纳兰惊梦/文最近大家见面的第一句都变成了:“看《信条》了吗?看懂了吗?”作为“时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诺兰导演的《信条》以全新而又复杂的时间观和世界观设定,一反常规的钳形叙事结构,以及让人紧张到不敢喘...
一位广东人闲着没事去四川旅游,就已经有了抵抗力,千万别被这几句话骗了
不同地区会因为气候的差异产生不同的饮食文化,西北人喜欢吃面食,就是因为当地盛产小麦,沿海地区因为容易捕捞到海产品,所以会发展出喜食海鲜的文化,而地处于盆地当中,气候潮湿,就专门发展出了以辛辣去湿寒的菜...
2020年高一年级秋季学期起,浙江省将全面使用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新教材。为帮助一线教师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编写特点,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评等环节全面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推进...